2016年度获奖科技成果——省部级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07日 来源:kyb 阅读量:4140

2016年省部级获奖情况

 

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慢性气道疾病分子机制研究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子靶标及新疗法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

七氟烷后处理对正常和病理性心肌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腰椎退变性疾患微创化治疗的技术和应用

出生缺陷干预资源创新整合研究及推广应用

   

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溶栓流程的优化研究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创新体系的建立与示范应用

辅助生殖技术风险防控研究及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应用

口腔粘膜常见重要疾病综合诊疗新策略及相关病原菌

  

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联合使用C16多肽与神经营养因子多靶点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研究

甲羟戊酸途径在心血管重塑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肿瘤表观遗传学的基础和转化研究

中国公共卫生控烟倡导促动模式研究

男性性取向的遗传学和影像学研究

养阴益气活血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经导管带瓣支架房室瓣置换的基础研究

认知的神经机制研究和评估系统的建立

影像融合虚拟导航系统引导和治疗肝内外肿瘤病变的应用研究

种植体表面载药缓释体系的构建及生物学评价

 

慢性气道疾病分子机制研究

沈华浩;陈志华;李雯

 

慢性气道疾病主要包括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发病率非常高,然而这些疾病分子发病机制不明确,临床也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本项目在973项目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10篇代表性论文包括AllergyPNASJBCSci Rep等,被包括Lancet, Anna Rev Physiol, Nat Communic等国际核心期刊在内的SCI杂志总引用291次,其中他引224次。本项目为慢性气道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为临床防治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有力推动了本领域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学术效益。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子靶标及新疗法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

金洁;王敬瀚;俞文娟;佟红艳;钱文斌;娄引军;王蕾;孟海涛;马秋玲;韦菊英

 

该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卫生计生委及浙江省科技厅等科技项目的资助下历经八年研究,取得以下创新性成果:

1、建立了以基因突变模式为基础的AML危险分层系统,发现IDH1基因mRNA表达水平、MLL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代谢组学异常与AML预后明显相关,提出这些基因表达水平高低可作为AML的预后分层指标,并可作为AML的精准治疗的新靶点;

2、在前期单中心的研究结果基础上开展了国内规模最大、最为规范的AML多中心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比较了自主设计的HAA化疗方案与国际标准方案-DA方案治疗AML的疗效,结果显示HAA完全缓解率(CR)与无进展生存率明显高于DA方案。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杂志Lancet oncology上,该文章被列为2013年国内肿瘤领域十大最强音;

3、应用HAA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AML,取得了73%的高CR率,为复发难治性AML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4、采用药物化学方法确定了高三尖杉酯碱作用白血病细胞的直接靶蛋白为NMHC-IIA,揭示了高三尖杉酯碱治疗AML的新机制。

课题组共发表学术论文43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6篇,总影响因子147分,平均影响因子5.7分。

 

七氟烷后处理对正常和病理性心肌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严敏;张冯江;郁丽娜;何伟;于静;马雷雷;徐勇;姚媛媛;王文娜;戴安卢;陈聪聪;郑周鹏

 

项目组从2004年开始研究七氟烷的心肌保护机制,从多个角度验证了七氟烷后处理的心肌保护,获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提出七氟烷的心肌保护作用和“MG53-PTEN-RISK”的分子机制,为围术期心肌保护提供新靶点。

创建七氟烷挥发罐与心脏体外循环设备连接安装标准,弥补了体外循环间的监测空白,实现了真正的全时程监测。

建立心脏手术七氟烷精准靶控输注的流程,开发新型实时七氟烷监测系统。

本项目历时10余年,发表七氟烷心肌保护的SCI论文11篇,圆满完成了七氟烷后处理心肌保护相关的3项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自然杰青项目以及其他3个省级课题。本成果多次受邀在美国、日本和台湾等进行学术交流,举办了8"吸入麻醉药临床使用"培训班,并参与七氟烷临床应用的指南推广。本项目的推广应用使患者得到更个体化的围术期麻醉管理方案和个体化治疗,为提高心脏病患者围术期安全性和长期预后发挥了重大作用。

 

腰椎退变性疾患微创化治疗的技术和应用

范顺武;方向前;赵凤东;胡志军;赵兴;张建锋;虞和君;周志杰;胡子昂;王吉莹

 

该项目在浙江省科技厅项目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资助下,针对腰椎后路术后脊旁肌损伤源性腰背痛,历经10年研究,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

1、理论创新

发现牵拉、剥离是导致术后多裂肌损伤性萎缩的重要原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是脊旁肌损伤和萎缩的主要分子病理机制。

2、创新成果与社会价值

国际上首先发明了腰椎后路小切口入路技术,该技术所发表的论文国际他引率达127次。国内首先研发了腰椎前路小切口技术,相关推广视频在国内专业网站上长期排名第一。国内首先报道腰椎后路肌间隙入路技术,该技术所发表的论文国内他引率达116次。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该三个技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软组织损伤小、恢复快,术后腰背痛发生率低等优点。

该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社会价值:(1)所研发的技术已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大565net必赢最新版首页官网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同济医院等国内23家医院推广应用,其中应用腰椎后路小切口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2022例,应用肌间隙入路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2149例,应用腰椎前路小切口技术治疗腰椎盘源性腰痛、腰椎节段不稳症和邻椎病翻修病例470例。(2)主编和参编著作3部;发表SCI论文41篇,影响因子累计96分,累计他引近300次。(3)国际交流:相关研究在国际大会ISSLSEFFORT等发言5人次。(4)获授权专利4项。(5)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50名,其中浙江省优秀毕业生8人、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人、全国挑战杯特等奖2人。

 

出生缺陷干预资源创新整合研究及推广应用

舒强;陈婉珍;赵正言;施珊珊;胡莎莎;俞刚;陈青江;徐玮泽;叶菁菁;杨茹莱;蒋国平;毛华庆

 

中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出生缺陷是我国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该项目在省科技计划等资助下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

率先研发出生缺陷三级干预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 对阳性指标进行无缝对接与全程干预,对20余项技术整合利用进行了实效研究。示范区婴儿死亡率由2.621‰降至1.61‰,出生缺陷发生率由实施前的68.3/万降至实施后的44.5/, 降幅高于全国、全省水平。

率先发布《出生缺陷综合预防规范》浙江省地方标准,为我国出生缺陷领域第一个省地方标准,攻克防治脱节问题,是目前出生缺陷防治领域的重大突破,得到车俊省长、郑继伟副省长的重视与批示;被省长课题《以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采纳,纳入浙江省“标准化+”行动计划。

率先研发先心病等高发出生缺陷"互联网+"防治技术,创建新生儿复杂先心“一体化救治”模式,提高了先心病诊治率及生存率,与国际接轨。创新实验室技术在遗传代谢病等重要出生缺陷防治中的应用,率先组建国内第一个遗传出生缺陷国际联合实验室、出生缺陷诊治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地,筛查率全国第一。

发表论文36篇;专著3套;软件著作权4项;决策循证5件,获省妇儿发展论坛优秀奖及特等奖各1项;获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科技成果奖、省医卫科技奖一等奖各1项;被国务院妇儿工委等8部门采纳并好评;间接经济效益 41 亿人民币;对落实二孩政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孕产妇、新生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促进家庭幸福、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